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

人形机器人兴起,不仅是一场技术迭代,更是对人类价值的一次重新校准。……

  【编者按】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可谓众目聚焦。从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跳出毫米级舞步,到3月底中关村论坛上多角色亮相,再到日前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演极限挑战。人形机器人正以“多面手”姿态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其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资本市场“泡沫论”,以及理性看待技术落地节奏缓慢。近日,光明网推出“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聚焦技术跃迁背后的落地困境、需求痛点、人文伦理。

————————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③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机器人在众多领域大展身手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就业、伦理、文化适应等讨论。很多人担忧,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工作?会不会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

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作业。图源:新华社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技术管理经理 赵永生:

  对于我们而言,最期望人们在使用家庭机器人后,能深切感受到它如同一位亲密无间的伙伴。它能够陪伴我们,协助解决各类困扰,与人们展开对话、倾听心声并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人们释放生产力与创造力这是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社会中对人类最具价值的贡献所在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

  

 

  所以说,机器人并不是简单地“抢夺”我们的饭碗,而是在推动着社会分工的升级与转变。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在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作助手”后,它们更可能成为我们拓展边界的重要工具。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云幕科技创始人 贺亮:

  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视角,审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无论机器人技术如何发展,其本质上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创造并用于服务自身的工具。更进一步而言,机器人是“工具之王”。作为工具中的佼佼者,具备操控人类环境中各类现有资源的能力。

  传统上,人类主要依赖自身能力开展各项活动。然而,随着人形机器人等新型工具的涌现,我们得以突破原有局限,借助这些工具完成更多任务。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边界,更在实质上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程。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云幕科技创始人 贺亮

 

  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功能的堆砌,更是要与人们的文化、情感、精神需求互相适应。这种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跨越,恰恰是人形机器人从工厂车间走进家庭客厅的关键转折。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研究中心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员、通研院-乐聚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负责人 苏垚:

  许多人担忧机器人上岗后会导致自身工作岗位流失。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更多引发的是工作岗位性质的转变,而非岗位数量的减少。当机器人在生产领域大规模投入使用后,与之相关的运行维护、操作管理以及维修检测等工作,将会在工厂内催生出大量新的岗位需求,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要求有所提升,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积极适应岗位变化,丰富自身技能储备。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

 

  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服务能力的同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不可回避的议题。这不仅关乎技术实现路径,更直接影响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信任基础。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技术管理经理 赵永生:

  为实现大模型的高效服务,用户往往需要向其提供大量个人信息,这随之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些数据应如何得到有效保护?针对此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在治理层面,应尽快出台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规范细则。对大型模型开发企业及运营机构进行约束,明确其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数据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消费者隐私数据得到充分保护。

  在技术应用层面,可推广私有化部署模式。随着算力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成本降低,算力服务器有望成为家庭标配。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个人隐私数据的外泄风险,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数据使用环境。

 

  从工业齿轮到生活伙伴,人形机器人引发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人类价值的重新校准。当机械臂开始传递情感交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效率的跃升,更是人类在技术赋能下对生命可能性的重新丈量。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摄制:刘昊、赵鹏超、张祖有  配音:和义

  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数字化频道出品

  相关阅读: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①

  《机器人“冲过”半马终点:我们无限憧憬 更应理性审视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②

  《从人形机器人科技秀到多场景落地:尚需技术沉淀 避免过度炒作》

机器人要“抢饭碗”?错!由人类创造、为人类服务

网络强国·百人谈”更多内容

欢迎扫码关注专栏

[ 责编:曾震宇 ]


上一篇: 商品条码暨商品二维码应用指导培训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防护赛
返回顶部